防治土壤污染要有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
近年來,隨著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實施,我國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體系逐步建立,因土壤污染導致的環境事件得到有效管控。但是,由于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歷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難度較大,土壤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
守護土壤環境要有底線思維
相關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部分重有色金屬礦區周邊耕地的土壤重金屬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西南、華南的少部分地區污染較重,工礦企業用地環境風險較高,必須加強防治力度,嚴守土壤環境底線。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土壤環境管理體系仍不健全,土壤污染呈現局部相對集中、其他地區零星分布的特點,區域性土壤環境風險較高。因此,要系統分析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難點,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主要領域、主要區域、主要行業、主要污染物,針對性制定土壤污染治理策略并穩步實施,逐步實現從夯實基礎向綜合性制度完善、從突發性環境事件遏制向關鍵問題解決、從局部主要區域治理向全局綜合防控的轉變。
各要素的治理與修補須協同推進
作為生態系統的組成,土壤與其他各要素相互影響、依托。要取得有效的污染治理,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協同推進各要素的治理修補。
一方面,要堅持地上地下統籌,推進水土污染協同治理。地表水、地下水與土壤的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息息相關。因此,在開展土壤污染治理時,不能割據三者之間的聯系,不能就土談土、就水論水,要探索地上地下協同防控和治理的模式,才能獲得預期成效。在開展地塊污染治理時,應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步調查、評估和風險管控;在區域尺度,要加強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綜合修補,防止污染擴散轉移;此外,還要打破要素環境監管壁壘,健全水土環境協同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要綜合施策,推進全要素全過程統籌防控。土壤是大氣、水、固廢等污染物的受體,要有效切斷土壤污染傳輸鏈條,就必須堅持將土壤污染防治與大氣、水、固體廢物、農業面源等污染治理工作統籌部署、整體推進。為此,要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動大氣、水、土壤污染協同監控和預測預警;開展廢氣與廢渣、廢水與污泥協同治理,探索水氣土綜合治理技術模式;與此同時,實施土壤污染“斷源”行動,加強大氣、水、固廢等污染物排放的統一管理。
系統設計土壤污染防治路線圖
面向2035年美麗中國愿景,要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管控土壤污染風險為核心,系統設計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路線圖、施工圖,并分階段有序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補。
監管能力薄弱仍是我國土壤環境管理的突出短板,一些地區基層土壤環境管理人員缺乏、監管執法能力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應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提高作為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推動土壤環境監管、監測、預警、執法能力建設,使土壤環境監管能力與治理任務相適應。同時,健全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和監測制度,定期開展國內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和詳細調查,完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及時掌握土壤污染風險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此外,還要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檢查、污染防治考核評價等為抓手,落實各方責任,推進依法治土。
守護土壤環境要有底線思維
相關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部分重有色金屬礦區周邊耕地的土壤重金屬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西南、華南的少部分地區污染較重,工礦企業用地環境風險較高,必須加強防治力度,嚴守土壤環境底線。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土壤環境管理體系仍不健全,土壤污染呈現局部相對集中、其他地區零星分布的特點,區域性土壤環境風險較高。因此,要系統分析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難點,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主要領域、主要區域、主要行業、主要污染物,針對性制定土壤污染治理策略并穩步實施,逐步實現從夯實基礎向綜合性制度完善、從突發性環境事件遏制向關鍵問題解決、從局部主要區域治理向全局綜合防控的轉變。
各要素的治理與修補須協同推進
作為生態系統的組成,土壤與其他各要素相互影響、依托。要取得有效的污染治理,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協同推進各要素的治理修補。
一方面,要堅持地上地下統籌,推進水土污染協同治理。地表水、地下水與土壤的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息息相關。因此,在開展土壤污染治理時,不能割據三者之間的聯系,不能就土談土、就水論水,要探索地上地下協同防控和治理的模式,才能獲得預期成效。在開展地塊污染治理時,應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步調查、評估和風險管控;在區域尺度,要加強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綜合修補,防止污染擴散轉移;此外,還要打破要素環境監管壁壘,健全水土環境協同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要綜合施策,推進全要素全過程統籌防控。土壤是大氣、水、固廢等污染物的受體,要有效切斷土壤污染傳輸鏈條,就必須堅持將土壤污染防治與大氣、水、固體廢物、農業面源等污染治理工作統籌部署、整體推進。為此,要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動大氣、水、土壤污染協同監控和預測預警;開展廢氣與廢渣、廢水與污泥協同治理,探索水氣土綜合治理技術模式;與此同時,實施土壤污染“斷源”行動,加強大氣、水、固廢等污染物排放的統一管理。
系統設計土壤污染防治路線圖
面向2035年美麗中國愿景,要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管控土壤污染風險為核心,系統設計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路線圖、施工圖,并分階段有序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補。
監管能力薄弱仍是我國土壤環境管理的突出短板,一些地區基層土壤環境管理人員缺乏、監管執法能力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應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提高作為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推動土壤環境監管、監測、預警、執法能力建設,使土壤環境監管能力與治理任務相適應。同時,健全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和監測制度,定期開展國內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和詳細調查,完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及時掌握土壤污染風險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此外,還要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檢查、污染防治考核評價等為抓手,落實各方責任,推進依法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