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2021-1
記者直擊北京新冠疫苗生產現場:工人“三班倒”,車間24小時運轉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4日電 1月3日中午,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包裝車間,工人正把24盒已經裝箱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用白色打包帶封好,小心地碼到身后的推車上……這是我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走下生產線前的一步。目前,中國生物高等級生物生產車間年產能預計可達到10億劑。
2020年12月30日,藥監局依法批準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此時距離這則重磅消息公布,剛剛過去3天。為了趕在春節前完成首批新冠疫苗接種5000萬人次,在這條生產線上,已經有一群人為之奮戰了幾個月時間。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讓合格的新冠疫苗盡快投入市場!
在新年的一個節假日,記者來到了位于北京亦莊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探訪了正在緊張工作中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生產線。 -
19 2021-1
直擊中國新冠滅活疫苗生產現場!
2020年12月30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獲得藥監局批準附條件上市。2021年1月1日起,人群開始陸續接種我國首批新冠病毒疫苗。
來到我們身邊之前,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要經過怎樣的生產、包裝流程?今天(1月4日),總臺央視記者探訪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疫苗生產基地。
-
18 2021-1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貫徹實施《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有關事項的公告(第23號)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已經2014年2月12日國務院第39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在抓緊制修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并將陸續發布。現就貫徹實施《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關于產品注冊管理
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有關新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出臺前,產品注冊管理按照現有規定執行。
2014年6月1日以后作出予以注冊決定的,產品注冊證有效期為5年。
二、關于生產經營管理
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出臺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從事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的企業,其管理按照現有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執行。
三、關于違法行為查處
醫療器械違法行為發生在2014年6月1日以前的,適用修訂前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但新修訂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不認為違法或者處罰較輕的,適用新修訂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違法行為發生在2014年6月1日以后的,適用新修訂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
-
18 2021-1
我國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施用化學改良劑,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環境容量,增強土壤凈化能力
向土壤中施用石灰、堿性磷酸鹽、氧化鐵、碳酸鹽和硫化物等化學改良劑,加速物質的分解,使重金屬固定在土壤中,減少重金屬在土壤及土壤植物體的遷移能力,使其轉化成為難溶的化合物,減少農作物的吸收,以減輕土壤中重金屬的毒害。針對物質污染,用植物、病毒聯合加速物質降解。針對無機物污染,利用植物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屬從土壤中帶走。
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維護森林生態系統平衡。
3、調控土壤氧化還原條件
調節土壤氧化還原電位,使某些重金屬污染物轉化為難溶態沉淀物,控制其遷移和轉化,減少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調節土壤氧化還原電位主要是通過調節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實現。
4、改變耕作制度,實行翻土和換土
改變耕作制度會引起土壤環境條件的變化,去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對于污染嚴重的土壤,采取鏟除表土和換客土的方法;對于輕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換無污染客土的方法。
5、采用農業生態工程措施
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種子、種經濟作物,從而減少污染物進入食物鏈的途徑;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質,從而達到凈化土壤的目的。
6、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機械)、物理化學原理治理污染土壤,是一種徹底、穩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資大,適于小面積的重度污染區,主要有隔離法、清洗法、熱處理、電化法等。近年來,把其他工業領域,特別是污水、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引入土壤治理,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開辟了新途徑。
-
18 2021-1
防治土壤污染要有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
近年來,隨著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實施,我國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體系逐步建立,因土壤污染導致的環境事件得到有效管控。但是,由于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歷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難度較大,土壤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
守護土壤環境要有底線思維
相關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部分重有色金屬礦區周邊耕地的土壤重金屬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西南、華南的少部分地區污染較重,工礦企業用地環境風險較高,必須加強防治力度,嚴守土壤環境底線。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土壤環境管理體系仍不健全,土壤污染呈現局部相對集中、其他地區零星分布的特點,區域性土壤環境風險較高。因此,要系統分析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難點,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主要領域、主要區域、主要行業、主要污染物,針對性制定土壤污染治理策略并穩步實施,逐步實現從夯實基礎向綜合性制度完善、從突發性環境事件遏制向關鍵問題解決、從局部主要區域治理向全局綜合防控的轉變。
各要素的治理與修補須協同推進
作為生態系統的組成,土壤與其他各要素相互影響、依托。要取得有效的污染治理,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協同推進各要素的治理修補。
一方面,要堅持地上地下統籌,推進水土污染協同治理。地表水、地下水與土壤的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息息相關。因此,在開展土壤污染治理時,不能割據三者之間的聯系,不能就土談土、就水論水,要探索地上地下協同防控和治理的模式,才能獲得預期成效。在開展地塊污染治理時,應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步調查、評估和風險管控;在區域尺度,要加強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綜合修補,防止污染擴散轉移;此外,還要打破要素環境監管壁壘,健全水土環境協同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要綜合施策,推進全要素全過程統籌防控。土壤是大氣、水、固廢等污染物的受體,要有效切斷土壤污染傳輸鏈條,就必須堅持將土壤污染防治與大氣、水、固體廢物、農業面源等污染治理工作統籌部署、整體推進。為此,要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動大氣、水、土壤污染協同監控和預測預警;開展廢氣與廢渣、廢水與污泥協同治理,探索水氣土綜合治理技術模式;與此同時,實施土壤污染“斷源”行動,加強大氣、水、固廢等污染物排放的統一管理。
系統設計土壤污染防治路線圖
面向2035年美麗中國愿景,要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管控土壤污染風險為核心,系統設計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路線圖、施工圖,并分階段有序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補。
監管能力薄弱仍是我國土壤環境管理的突出短板,一些地區基層土壤環境管理人員缺乏、監管執法能力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應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提高作為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推動土壤環境監管、監測、預警、執法能力建設,使土壤環境監管能力與治理任務相適應。同時,健全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和監測制度,定期開展國內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和詳細調查,完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及時掌握土壤污染風險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此外,還要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檢查、污染防治考核評價等為抓手,落實各方責任,推進依法治土。